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实施办法

时间:2024-07-04 22:43:2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5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实施办法

四川省八届人大常委会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实施办法
四川省八届人大常委会


1997年10月17日四川省第八届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食品的卫生
第五条 食品及其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保持环境整洁。食品生产、经营和贮存场所不得同时生产、经营和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及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的不洁物品。
贮藏食品和食品原料的仓库、贮藏室应当通风干燥(冷库等有特殊要求的除外),构筑材料应无毒无害。食品堆码应当隔地离墙,设架分类存放。
第七条 餐饮经营单位应配备专用清洗消毒设施和防尘、防蝇、防鼠、防腐等设施,对餐饮具进行消毒。提倡采用物理方法消毒。
第八条 食品不得与有毒、有害的物品混合或用同一货厢货柜装运。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工具、容器和包装设备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长途运输的食品应当有外包装,运输易腐食品应当有冷藏或隔热措施,运输散装直接入口食品应当使用专用容器和运输工具并定期清洁消毒。
第九条 制作食品的用具、油料、调味品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要求,食品加工机具的润滑剂不得污染食品。
第十条 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应当采取有效的保质措施,使用专用工具,防止食品变质。
第十一条 食品包装所用的材料及制品等应注明“食品容器”或“食品用”等标识。辐照食品在包装上应有辐照食品标识。
第十二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所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二)含有未经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添加剂、加工助剂的农副产品及其制品;
(三)农药、化肥浸泡过的粮食、油料及其制品等;
(四)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注水的肉类等;
(六)兑制的酱油、醋和工业酒精兑制的酒类;
(七)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食品。

第三章 零星摊点和城乡集贸市场食品的卫生
第十三条 零星摊点和城乡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城乡集贸市场主办者应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四条 食品市场(含综合市场的食品经营摊区,下同)和零星摊点的选址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避开有毒、有害场所。
食品市场内应设置必要的给排水设施、封闭式垃圾存放设施和食品防污染设施,保持经营场所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
第十五条 零星摊点和在城乡集贸市场生产经营食品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衣着整洁、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餐饮具经消毒合格,符合卫生标准;
(三)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有防尘、防蝇和防鼠等设施,使用专用工具,防止食品污染。

第四章 食品卫生管理
第十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操作规程,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知识的教育培训,保证食品生产经营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七条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的生产企业应建立卫生检验制度,配备专兼职卫生检验人员,依照卫生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专兼职卫生检验人员的资格,由颁发卫生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不具备检验能力的生产企业,应委托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食品卫生检验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食品卫生检验机构的资格应经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
第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健康检查,从业期间每年度应接受一次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经健康检查合格的,发给健康合格证。未取得健康合格证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健康合格证不得涂改、转让、倒卖和伪造。
第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选址、设计应符合卫生要求,工程设计和竣工的卫生审查和验收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
(一)省属企业事业单位、部队和中央机关的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外省的省属企业事业单位在川从事食生产经营活动,向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
(二)本市(地、州)和外地的市(地、州)属企业事业单位在本市(地、州)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向市(地、州)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
(三)本县(市、区)和外地的县(市、区)及其以下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在本县(市、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向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
(四)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合伙企业、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在川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向有登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部门的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
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应发给卫生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给予答复并说明理由。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由本级审批发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委托给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证。
第二十一条 卫生许可证每年审验一次,5年换发一次。
取得卫生许可证后需要变更卫生许可证登记项目的,应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 生产下列产品,应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交市(地、州)级以上食品卫生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和有关资料:
(一)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营养强化食品;
(三)利用已获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食品新资源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四)专用食用盐;
(五)饮用天然矿泉水;
(六)已有国家卫生标准的辐照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水解酱油、售用消毒剂、食品用洗涤剂;
(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审批的其他产品。
省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符合条件 ,应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应给予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利用新的原材料生产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应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及有关资料,经审查同意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能生产。
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生产经营,应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审批。
第二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及其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及洗涤剂、消毒剂,应按规定向销售者索取检验合格证、化验单或有关批准文件。采购境外进口食品及其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及洗涤剂、
消毒剂,应当索取进口食品卫生检验机构出具 的检验合格证。
第二十五条 境外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及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由销售地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监督。
第二十六条 申请发布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及洗涤剂、消毒剂等产品的广告,其内容应真实、科学,并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市(地、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食品广告证明。未按规定取得食品广告证明
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不得为其发布食品广告。
第二十七条 在国家未制定食品卫生标准的情况下,需要制定地方食品卫生标准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拟定,经征求省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备案。
企业制定食品的企业标准时,应报所在地的市(地、州)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其中制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和食品的企业标准,应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集体用餐的单位应当设置餐具清洗、消毒设施,指定人员负责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和传染病流行。
第二十九条 举办食品博览会、食品展销会,主办单位应负责参展食品的卫生质量和环境卫生管理,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
评定优质食品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食品生产经营者申报优质食品,应提供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卫生评价资料。

第五章 食品卫生监督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分工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责。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将本级监督管理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委托给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卫生监测情况。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公民举报的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食品卫生监督员。食品卫生监督员的考核标准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由聘任监督员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对合格者发给证书。
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持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购买指定单位销售的售卫生用品用具。
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接受颁发卫生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的监测。其监测频次、采样数量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收费标准应按照省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物价、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实施日常监测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抽检。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有证据证明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对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责令其立即公告追回已售出的有毒食品;
(二)搜集可疑食品或患者排泄物以备检查。
发生食品中毒的单位或接收病人治疗的单位应保护现场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并组织医务人员抢救病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未按照本办法等二十条规定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的,处以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并连同库存的该种食品予以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榻谘现氐模跸郎砜芍ぃ还钩煞缸锏模伤痉ɑ匾婪ㄗ肪啃淌略鹑巍?
第三十七条 违反第十五条规定,经营零星摊点和在城乡集贸市场生产经营食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没有组织从业人员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生产和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和竣工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和验收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不得开业生产,卫生行政部门可对企业处以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未持有食品广告证明而发布食品广告或擅自改变已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食品广告内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又不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 从事食品卫生监督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人员提出违法要求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取消食品监督员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拒绝、阻碍食品卫生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运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4年11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1997年10月17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办好供销合作社的若干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办好供销合作社的若干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合作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的网点遍布城乡,资金比较雄厚,设施比较齐全,有服务生产的优良传统,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有着良好的信誉,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我省供销社系统的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
是,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还不够适应,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群众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为此,特做如下规定:
一、强化供销社的服务职能。供销合作社的经营范围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以外,不受行业分工限制。农民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需要什么服务就积极提供什么服务,把立足点真正转移到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服务的轨道上来,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要正确处理
社会服务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把提高服务效益放在第一位,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要抓住当地骨干产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式的系列化服务;搞好信息、技术、资金、购销、加工、储藏、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积极组织、支持农民兴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其它专
业化合作服务组织。继续发动农民群众扩股集资,联合兴办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多种企业和经营设施,兴办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各项服务事业,密切同农民的经济联系,使供销社与农民真正结成经济利益的共同体。同时,还要积极为乡镇企业服务,加强联合,紧密协作,共同发展。


二、改革购销方式,搞活商品流通。要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大力组织农副产品购销,除积极完成国家委托的棉花等产品的合同定购任务外,凡是农民要求推销的产品,都要积极组织收购。对大宗的农副产品,要普遍推行合同制,并实行保护价,加强指导,调节产销关系,帮
助农民避免生产上的盲目性。对果品、蔬菜等鲜活商品,要推行代理制、农商联营等多种购销方式,让利于农民。对零散商品,要充分利用集体和个体商贩收购或代购。要大力组织好农副产品进城,搞好深购远销。供销社应当成为农民群众在城市的代表和农副产品城乡交流的主体。要在大
中城市积极兴办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贸易货栈和批发市场,各有关部门要给以支持,提供方便。要改进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的经营,开拓新的购销渠道,努力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要积极发展跨城乡、跨地区、跨部门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形成新型的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
三、改革管理制度,增强企业活力。供销合作社的各项管理制度都要按照集体企业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改革。要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彻底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供销社内部工资、奖金分配的具体形式和办法,都
由企业自主决定。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工资待遇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服务效益直接挂钩,积极推行效益工资和浮动工资(或大部分浮动),税前列支。对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贡献,自行确定劳动报酬,对供销社征收奖金税、可比照城镇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办
法,给以适当优惠。供销社使用银行、信用社贷款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用新增利润税前还贷。
改革供销社的人事劳动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基层社的领导干部由社员民主选举,县联社管理;县以上各级供销社的主任、副主任,由同级党政机关管理;科长、处长、经理,由同级社理事会管理。供销社的用工制度,可参照国务院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有关规定,结合供销社系统
的特点,由各地具体研究确定。除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和根据需要配备的人员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准向供销社硬性分派不需要的人员。
各级供销社要普遍实行主任(经理、厂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各企业都要完善经营责任制。不同企业、工种采取哪种经营责任制形式,由企业自主决定。对小型、微利、亏损的零售门店,废旧物资收购站,饮食、服务、修理等劳务性摊点,实行租赁、承包经营。为了调动职工
办好企业的积极性,鼓励职工入股,按企业效益分红。相当银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利息,在税前列支;分红在税后列支。
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各级供销社的社员代表大会应当成为具有实权的民主管理机构,一切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都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企业内部还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会)的职能作用。
四、改革组织体制,加强基层建设。基层供销社要本着有利于搞好经营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加强集镇建设的原则,由按行政区建社改为按经济区域建社,尽快改变目前一些基层社规模过小、实力薄弱、经营亏损的局面。要加强城镇和农村网点建设。较大村镇办好分社或分销店,农村
代购代销店改办为综合服务站(或村社),扩大服务职能。
市、县联社要真正办成基层社的经济联合实体。认真贯彻上级社为下级社服务的原则。搞好服务、协调、指导、监督,不要不适当地干预基层供销社的具体业务和财务管理。市、县联社各公司机构,要适应专业化、系列化服务的需要,按当地商品生产和供应的需要调整或组建专业公司
。各级联社和公司都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让利于基层,不要同下级社争业务、争利润。
五、要为供销社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供销社是为发展商品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的民办集体企业,要在财政、税收、信贷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国家明确规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对过去历史上遗留的“包袱”、挂帐损失,要抓紧处理。对微利和亏损的基
层社可酌情减免营业税。对少数业不抵债的企业,经过批准,实行破产关闭。从关闭之日起,亏欠银行的贷款停止计息。供销社处理冷背呆滞商品,经税务部门审查批准,可酌情减免营业税。供销社同农民集资新办企业,可比照城镇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办法给以优惠。为了扶持农村商品
生产,搞好季节性农副产品储备,县联社和基层供销社可以建立商品生产扶持和储备基金,按农副产品收购值的0.5%提取,税前列支,专款专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尊重供销社章程,维护其合法权益。已经明确规定下放给企业的权力,必须认真落实,不准截留和随意收回。不准平调挪用供销社的资金、财物和设施。不要撤并供销社的机构网点,改变隶属关系。不要对供销社硬性规定纳税指标和摊派费用。过去抽调挪用的
资金、财产要归还。国家建设单位修路拆迁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建设单位负责补偿。由于不适当的行政干预造成的经济损失,谁决策由谁负责弥补。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技术培训,层层制定培训规划,力争两年内对干部职工普遍进行一次轮训。要深入进行理想、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破除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旧思想,增强改革创新、开拓创业的新观
念;破除“集体不如全民”的旧思想,增强由“官办”变民办的自觉性;破除轻视商业、服务业的旧思想,增强经商为荣、服务为荣的新观念:破除统、包和独家经营的思想,增强开放搞活、市场竞争的新观念;破除不计盈亏或单纯盈利的旧观念,增强社会服务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统一的
新观念。从而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把供销社办得更好。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供销社工作的领导,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供销社改革深入发展,使之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987年1月10日

中共玉林市委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党政干部源头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共玉林市委玉林市人民政府


中共玉林市委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党政干部源头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玉发〔2005〕6号


各县(市)区党委(工委)和人民政府(管委),市直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玉林市党政干部源头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各部门对贯彻执行《实施办法》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市委、市人民政府。

中共玉林市委员会
玉林市人民政府
2005年2月5日

玉林市党政干部源头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党政干部队伍的源头建设,把乡镇和企业(以下简称“两个源头”)建设成为党政干部成长的深厚源头和重要基地,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桂发〔2002〕5号)、《玉林市乡镇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玉办发〔2003〕58号)等文件及自治区党委关于抓好乡镇和企业两个干部成长源头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玉林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党政干部成长源头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不断加强源头干部的培养教育,及时充实源头干部队伍,大胆选拔使用,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保证。

第二章 乡镇干部的选配充实

第三条 选配充实乡镇干部,必须注重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专业结构。新进入乡镇机关的国家公务员(含机关工作者、机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乡镇机关公务员”),除国家指令性计划安置人员(如军队转业干部等)学历可适当放宽外,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要特别注重从普通高校国民教育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中经考试公开选调和录用。
第四条 加大选调生选派工作力度,提高乡镇干部队伍层次和素质。选调生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一从区内外高校通过公务员考试选调到乡镇、企业等基层培养锻炼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毕业研究生,是培养各级党政干部的重要来源。要有计划地增加我市选调生数量,并加快形成选调生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优秀选调生脱颖而出,成为乡镇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高素质成员和县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干部的重要来源。
第五条 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乡镇机关公务员,充实乡镇干部队伍。根据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和乡镇机关空编情况,由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一定比例的科员、办事员职位,经所在县(市)区编委同意用编后,报市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按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有关程序择优录用,充实乡镇干部队伍。
第六条 从乡镇机关公务员后备人选中定向公开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充实乡镇干部队伍。根据玉办发〔2003〕58号文件规定和乡镇机关空编情况,由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提出计划,经所在县(市)区编委同意用编后,报市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每年安排不少于当年乡镇机关公务员补充录用数30%的指标,专门面向到村挂职大专以上毕业生,乡镇企、事业单位大专以上毕业生和35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的优秀村干部四类乡镇机关公务员后备人选,从中公开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录用工作采取公开报名、参加自治区公务员资格考试、市组织人事部门组织考核和审批的办法进行。
第七条 从县以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乡镇领导班子。根据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重视从县以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部分文化素质高、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抓经济工作、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进一步改善乡镇领导班子结构。

第三章企业干部的选配充实

第八条 企业干部的选配充实,除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部分成员按规定由市、县(市)区党委政府任免调配外,由企业自主负责,组织人事部门主要协助做好有关服务工作。
第九条 做好企业选调生选拔培养工作,为企业和党政机关提供高素质后备人才。按属地管理原则,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人才管理使用等情况,分别选择一定数量企业作为培养党政干部的基地,在充分尊重企业用人自主权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组织到区内外高校考察,召开公选会、招聘会等形式,向企业提供信息,推荐和录用相应专业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从中选拔符合条件人员作为选调生的后备人选,同时,从企业现有人员中选拔符合条件人员作为选调生的后备人选进行培养。对选调生后备人选,经所在企业和本人同意,由区党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参加全区公务员资格考试,通过公务员资格考试和考察合格的,可录用为选调生。其公务员资格保留三年有效。
第十条 进入企业工作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含企业选调生),由企业按有关规定自主管理和使用,组织人事部门不干预企业的人事安排。
第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乡镇以上党政机关公务员到企业创业锻炼。经征得企业同意,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党政干部到企业任职或挂职,在开展创业经营的同时培养锻炼干部。

第四章乡镇干部的培养

第十二条 着重从加强学习培训和压担子实践锻炼两大渠道加强对乡镇干部的培养,使乡镇干部在学习培训中不断提高素质,在压担子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第十三条 全方位、多角度培训乡镇干部。凡拟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都必须经过乡镇以上党校、行政院校或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2个月以上培训,个别因特殊情况未能在提任前进行培训的,要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第十四条 实行压担子和挂职实践锻炼制度,加大乡镇干部培养的力度。看准苗子敢压担,对特别优秀、有ꊷ展潜力的乡镇干部,要敢于安排到重要岗位;条件成熟压重担,对乡镇优秀领导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提拔到更高的领导岗位任职;年轻干部多压担,对乡镇年轻干部,要敢于根据其工作能力多分配工作,加大培养锻炼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乡镇干部赴县内外、区内外挂职锻炼,既要注意选派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又要注意选派到区内西部地区挂职磨炼;既要注意选派领导班子成员外出挂职学习,又要注意为其他干部创造外出学习机会,使乡镇干部开阔视野,更新思维,加快成长。

第五章 企业干部的培养

第十五条 以提高企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目的,不断加大企业干部队伍培养力度,促进企业干部的成长。
第十六条 建立企业(公司)干部培训制度,积极推进企业中青年干部培训。培训内容要坚持兼顾岗位必备知识能力和当前急需知识能力的原则,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建立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等知识培训。同时还应包括岗位适应性短期培训、工商管理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内容。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政府或国际培训组织进行培训项目合作,有目的地选送思想品质好、有培养潜力的青年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资深培训机构(大学院校)进行中长期MBA等学历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第十七条 对优秀企业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压担子锻炼。对品质好、有经营管理能力或发展潜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要及时安排到适当岗位,给予平台,锻炼成长。适合担任企业领导工作的,提任企业领导职务;适合担任技术领导工作的,安排到技术领导岗位任职;适合担任党政部门领导工作的,通过有关程序,安排到党政部门任职。
第十八条 选送企业干部挂职学习或职务轮换锻炼。尤其要注意选派企业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省市挂职学习,到区直、市直机关挂职学习,到发达国家考察调研,开阔思路,提高素质。要有意识地对中下层管理干部进行职务轮换,横向拓展管理干部的专业知识,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在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最优配置中培养、锻炼干部。

第六章 选派党政干部到“两个源头”培训和锻炼

第十九条 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培训基地作用,有计划地选派党政干部到企业培训或挂职锻炼,使之熟悉经济工作,提高党政干部的综合素质。
第二十条 市委确定玉柴集团、玉药公司为市党政干部培训基地,每年分期分批选派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乡镇党政干部到玉柴集团、玉药公司轮训,每期不少于15天,着重培训学习玉柴、玉药员工的组织纪律、战略眼光、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培养提高党政干部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选派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和玉柴集团、玉药公司党委共同负责。
第二十一条 分期分批选派党政部门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选派挂职的重点企业为玉柴集团及部分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每批挂职期限为半年或1年。培养年轻干部从事经济工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具体实施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和有关企业共同负责。
第二十二条 有计划地选派县以上党政部门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培养年轻干部的艰苦创业精神,提高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每批挂职期限为1至2年。选派工作由市、县(市)区两级组织部门负责。

第七章 “两个源头”干部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乡镇干部的管理,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县(市)区党委(工委)及其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负总责,乡镇党委负责具体管理事宜。
(一)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和限时服务制、政务公开制、住乡镇制、机关值班制、调查研究制等乡镇机关工作制度,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
(二)县(市)区、乡镇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有关待遇,为乡镇干部创造“栓心、留人、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县(市)区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要对乡镇干部遵守工作制度情况定期检查、定期了解监督。违反有关规定的,要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教育或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企业干部的管理,依照企业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十五条完善乡镇和企业干部考核制度。坚持平时考核、季度(月份)业绩考核(着重企业干部)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准确评价乡镇和企业干部的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作为提级晋职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 把乡镇和企业基层实践锻炼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前提条件,加大从乡镇和企业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力度。凡40岁以下干部没有乡镇或企业基层1年以上工作实践经历(含挂职锻炼,下同)的,原则上不予提任乡镇党政正职、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和市直党政部门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县(市)区分管企业、经贸等经济工作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具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市、县(市)区综合经济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中,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分管过企业工作干部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
第二十七条 加大选调乡镇和企业干部进入县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的力度。县以上党政机关出现缺额时,要优先从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乡镇、企业干部或有乡镇、企业工作实践经历的干部中选配补充。县以上党政机关从乡镇机关公务员中补充人员的,可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按职位要求择优调任或转任。自治区选派到乡镇机关工作的选调生,在乡镇锻炼1—3年后,根据桂发〔2002〕5号文件规定,适合从事党政机关工作的,有计划地补充到县以上党政机关;不适合从事党政机关工作的,及时调整出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企业干部经考核符合提任县处级和县(市)区、乡镇乡(局)级领导职务的,可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安排担任县处级和县(市)区、乡镇乡(局)级领导职务。企业选调生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并征得企业同意,从取得公务员资格之日起三年内可免试调入县以上党政机关工作;超过三年期限的,可经重新参加自治区公务员资格考试获得通过后调入县以上党政机关工作。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 以往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共玉林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