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煤矿及非煤矿山矿业权审批制度的通知

时间:2024-07-22 19:16:1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9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煤矿及非煤矿山矿业权审批制度的通知

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煤矿及非煤矿山矿业权审批制度的通知

运政办发〔2010〕15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各有关企业:
  现将《运城市煤矿及非煤矿山矿业权审批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八日

  运城市煤矿及非煤矿山矿业权审批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矿业权指探矿权和采矿权。在运城市行政区域内设置矿业权必须符合省、市、县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要求。应在鼓励勘查、开采区内设置,原则上不得在限制勘查、开采区内设置。
  第二条 矿业权的申报、初审或出让应遵循国家对矿业权审批权限的规定,不得超越权限实施。
  第三条 市本级新设采矿权事先报告市政府,经同意后由市国土资源部门采矿权出让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批委员会由分管地质矿产业务的副局长任主任、纪检组长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开发储量、地勘环境、规划利用、执法监察、计划财务等科室负责人。采矿权出让原则上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进行。
  第四条 新设矿业权出让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程序进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五条 采矿权价款应由有采矿权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或按运城市人民政府确认并公布实施的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采矿权价款标准执行。
  第六条 采矿权出让审批委员会核准市国土资源部门职权范围内出让的采矿权,确定出让方式、出让程序等相关事宜;负责审查批准公开出让的采矿权评估价款结果并确认出让底价、缴纳方式等。采矿权出让的实施方案应经集体会审通过后实施。
  第七条 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审批监督委员会负责对采矿权出让审批事项进行监督。
  第八条 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采矿权过程中,竞买人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国土资源部门将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或提请有关部门处罚。
  第九条 采矿权竞得人应按合同约定及时缴清采矿权出让价款,并在限定时间内办理采矿权登记手续,申领《采矿许可证》。
  第十条 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本制度未尽之处按矿业权出让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本制度即日起实行。

科技部关于印发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


科技部关于印发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计【2012】9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加快推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科技部组织编制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落实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9月3日





附件:

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的应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加快云计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于支撑我国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提升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相关要求,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发达国家积极部署云计算发展战略
随着信息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不断迈向新高度,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变革性技术创新正不断打破既有技术锁定和传统垄断体系,推动着产业链和产业力量的分化重组,催生着新兴产业体系,为重塑产业格局带来新的重大机遇。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发达经济体高度重视云计算发展带来的全球信息优势重构的机遇,纷纷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布局的优先领域,围绕云计算及其产业发展,在政策、标准、政府应用等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部署,为电子政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一些国际知名信息企业也把云计算作为引领下一轮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产业机遇,纷纷投入巨资开展技术研发和标准研究,以期在云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二)我国云计算发展的有利因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云计算的发展,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多个省市也发布了地方云计算战略规划,成立了地方云计算联盟,并组织当地重点企业联合进行云计算服务、政策等方面的探索。在政府的积极推进和部署下,我国已在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高端容错计算机、网络计算平台软件技术、PB(Petabyte )级海量存储系统与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一批技术成果,并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发了云主机、云存储、开放数据库等基础信息资源服务等,取得了较好效果;电信和IT设备制造商在云计算专用服务器、存储设备、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上具备了一定实力,专用服务器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电信运营商也依托网络和数据中心优势开始布局云计算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企业依托自己的数据中心,开始提供弹性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等服务;软件厂商逐渐转向云计算领域。
(三)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技术创新为云计算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首先,我国积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稳妥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需要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优化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和改善社会公共服务,因而为低成本、高效率的云计算服务带来巨大的潜在需求;其次,发展空间广阔的云计算产业格局在国际上尚未定型,技术体系和标准有待成熟,对中国而言存在发展窗口期,况且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而且云计算的技术特点和开源化趋势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局部突破的良好契机。
(四)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的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众多挑战,主要表现为:在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支持虚拟化的核心芯片等一些制约发展的关键产品和技术方面仍亟需突破;云计算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云计算服务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业务较为单一;云计算标准体系不健全;与云计算安全相关的数据及隐私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技术和法规尚不完备;云计算产业链和生态环境尚未形成,对传统行业信息化支撑不足。
“十二五”期间,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解决云计算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强云计算技术和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突破关键技术,研制重大设备和核心软件,加快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形成系统解决方案,促进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发展重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紧密围绕我国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需求,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发展云计算产业为目标,以应用示范为抓手,发展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为提高我国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期,在云计算的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若干重点区域、行业中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实现云计算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化,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引领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使我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具体目标
(1)研究建立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制技术评测工具与平台,开展评测服务。
(2)突破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制按需简约的云操作系统与服务管理平台、EB级云存储系统、支持亿级并发的云服务器系统、面向云计算中心网络大容量交换机,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系统,形成面向区域、重点行业的各类云服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3)开展关键技术与系统的应用示范,推动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云计算相关服务,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提升行业信息化能力,开拓新的业务和服务模式。
3. 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 标 属性
科技 1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云计算技术和标准体系,形成可批量推广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约束性
2 研制亿级并发云服务器,性能功耗比和整体服务能力较现有水平提升5-10倍。
3 研制EB级云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访问方式,支持在线扩展和节点负载自动平衡,总体可用性不小于99.99%。
4 研制支持多租户、多应用类型的云操作系统及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总体可用性不小于99.99%。
5 开展若干面向重点区域与行业的应用示范,提供在互联网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城市管理、工业设计、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云计算服务。
经济 1 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核心企业,支撑一批典型应用示范,推动云计算产业链发展。 预期性
社会 1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具有特色的云计算服务,造福上亿公众用户。 预期性

三、重点任务
(一)研究和建立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研究我国云计算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整体部署,研究云计算服务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应用的新模式,提出我国云计算技术体系与产业发展的总体方案。
研究和建立云计算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云计算系统核心软件、硬件设备、应用服务示范平台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评测方法,制定云服务评测指标体系规范,研制配套的评测工具,建立测试环境和平台,并开展评测服务。
制定适应不同行业需要的云计算安全要求和评测方法标准,保障云服务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二)突破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
突破支持万级并发任务的云服务器节点技术,支持十万量级节点有效交互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络结构与通信栈技术,支持身份认证、加密与隔离的硬件安全技术,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共享与管理技术,资源调度及弹性计算技术,服务器虚拟化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突破云计算应用服务开发和运行环境、用户信息管理、运行管控、安全管理与防护、应用服务交互、云计算智库等共性支撑技术。开展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研究,构建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掌握云计算环境下用户身份管理技术以及云计算应用服务的安全防护和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云计算网络技术,突破云计算数据中心虚拟化、大带宽环境下的存储与数据网络融合、虚拟机接入、多用户数据隔离、跨集群通信与数据迁移等关键技术。研究云计算数据中心(包括新型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模块化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关键技术。
(三)研制云计算成套系统
突破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制按需简约的云操作系统、EB级云存储系统、支持亿级并发的云服务器系统、云计算中心网络大容量交换机,研发相应安全防护产品与软件,形成云计算技术产品体系,构建云计算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
1.云操作系统及云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软件研制
重点集成和突破网络化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技术、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技术、云服务交互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发按需简约的云操作系统及云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核心软件,研发相应安全防护产品与软件,构建云计算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开展示范应用。
2.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研制
突破弹性扩展和资源按需调整的云服务器体系结构、万级节点互联、系统动态调整、大规模系统故障自诊断和恢复、大规模高密度系统功耗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面向云计算典型应用需求,研制性能功耗比和整体服务能力较现有水平提升5-10倍的低成本、低功耗、高效能的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在云计算系统中开展示范应用。
3.EB级云存储系统研制
突破存储系统体系结构及元数据管理、超大规模存储系统自管理与功耗控制、资源动态配置与可控共享技术、广域数据高效迁移和共享方法、数据负载平衡和迁移、新型用户存储接口等关键技术,研制EB级云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访问方式、数据安全和保护方法,支持在线扩展、节点负载自动均衡,在云计算系统中开展示范应用。
4.云计算中心网络大容量交换机研制
研究面向云计算中心网络的交换机关键技术,支持新型网络功能;实现虚拟化网络管理、隔离和带宽保障技术;支持大容量交换能力,数百10G端口和多个100G单端口。大幅度降低能耗,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开展示范应用。
(四)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
通过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率先使用自主云计算服务和产品等方式引导云计算发展,研究建立面向区域性的云计算公共服务示范系统,提供支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电子政务、社会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科研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降低服务信息化成本,提升服务水平,为全社会提供应用示范经验。
根据国家重点行业发展需求,适时部署若干以数据即时感知、智能处理、按需服务为典型特征的重点行业云计算应用示范,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综合利用,提升重点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推广云计算应用及服务模式,鼓励传统产业使用云计算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国家宏观指导
加强战略引导,统筹我国云计算发展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统筹云计算基础设施规划。发挥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加强云计算科技工作的格局,推进地方云计算科技工作与国家云计算科技工作的有机衔接,统筹部署云计算基础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在关键领域的应用。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进一步拓宽云计算产业投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支持云计算的产业化应用开发。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心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云计算的相关研发及应用,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发展。
(三)支撑创新体系建设
构建云计算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产学研相结合的云计算产业创新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联合行业部门及相关单位,加强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云平台和系统集成创新。并建立云计算服务认证评估机制,推动云计算系统安全、信息保护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提升。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促进云计算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创新发展,支持云计算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灵活、多样的区域服务体系。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培训机构对云计算技术研究与服务产业的高技术人才培养,形成一批从事云计算相关应用开发人才、运营服务人才、工程化人才和项目咨询专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参与云计算技术研究。
(五)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外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政府间科技合作,鼓励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和动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的相关云计算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六)推动法规和制度建设
加快推动云计算业务中的数据跨境流动范围、数据保护要求、个人数据处理规则、知识产权保护、竞争行为规范、安全隐私保护等进行规范;尽快出台政府和重要行业使用云计算服务的相关规定,创造云计算发展的良好环境。

交通部关于印发地方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果指标评比办法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印发地方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果指标评比办法的通知

1986年12月26日,交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
为了加强对企业的引导,促进交通运输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基础工作,加强经济核算,进一步推动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我们对原(83)交生字974号文发布的《按季公布地方交通部门主要经济效果指标的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一九八六年经济效益分析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修改制订了《地方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果指标评比办法》(以下简称《评比办法》),现公布试行。
一九八六年度地方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的评选工作试行新办法。各单位要组织力量,对《评比办法》附表中有关指标的本地区平均先进水平标准进行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日前报部生产调度局。为统一口径,各单位对指标平均先进水平标准的测算,一律以一九八五年度指标实际完成数为测算依据。测算方法,按《评比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希各单位将试行中的经验和问题及时总结告部,以便修改补充。

地方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果指标评比办法(试行)
1.为了推动地方交通系统国营运输企业抓管理,增效益,进一步提高素质,增强活力,更好地发挥国营运输企业在地方交通运输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企业加强基础工作,加强经济核算,推动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为评定部级经济效益先进企业提供主要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范围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属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的运输企业。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将此范围内的企业名录于一九八七年二月底以前报部生产调度局备案。
3.地方交通系统国营运输企业经济效果指标评比每年由部组织一次。评比程序是:每年二月中旬由企业自评,按要求填写《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完成情况表》(见表一和表二,财务指标一律用决算数)和分析总结材料,经企业经理和计财部门负责人签认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总结材料应注意反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对经济效果指标完成好、差的主客观原因要着重加以分析和说明。各主管部门对企业上报的数据和分析总结材料要认真审查核实,并按上级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要组织专门的评审组,对各主管部门推荐的企业进行认真的审议和评定,并于四月五日前择优向部推荐。部在全面评比,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本着计分与评议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上报的企业进行审定,评出年度全国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先进企业,并通报表彰。除部通报表彰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也可以表彰一批本地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4.凡被我部正式通报表彰的经济效益先进企业,部将登报宣传,组织经验交流和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要求各有关主管部门在其它方面给先进企业以适当优惠,以体现差别,鼓励先进。
5.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6.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交通部。
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对单项指标平均先进水平标准的测算采取先按参加评比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确定测算企业个数n再求指标数列中前n项指标的平均值的方法。举例:某省评比范围内有十三个汽运企业,客车百吨公里柴油单耗分别为5.4升,5.5升,5.2升,4.9升,4.9升,5.9升,5.7升,5.8升,5.2升,4.8升,4.9升,5.4升,6.4升,则测算企业个数为三个
1
(n=13×--=3.3,五入取整),指标数列的前三项指标为4.8升,
4
4.8+4.9+4.9
4.9升和4.9升,其平均值为4.9升(--------------------------=4.86,保留
3
一位小数,第二位起四舍五入),则该省评比范围内,汽运企业客车百吨公里柴油单耗的平均先进水平标准为4.9升。

填 表 说 明
一、表一和表二是分别在原交业113表和原交业114表的基础上修改制订的,新表延用原表号,从一九八六年年度报表的填报时起正式执行,原表即行废止。修改后的汽车和轮驳船运输企业经济效果指标分别由运输量、安全质量、效率、消耗和盈利五个方面的十九项指标和十八项指标组成,满分均为200分。填报范围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属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的运输企业。
表一和表二是评比年度经济效益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各单位要认真、如实地填写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
二、表一和表二的计分办法采用本企业动态比与同类企业横向比相结合的方法。本企业动态比即纵向比,主要考察本企业报告期指标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变化和进步情况。同类企业横向比主要考察同一报告期内,本地区或全国同类企业之间指标水平的差异。纵向比由企业主管部门打分,省(区、市)交通厅(局)审核,横向比由省(区、市)交通厅(局)测算标准统一计分。
1.纵向比的计分方法:
效率指标:持平(这里指±5‰以内,含±5‰,下同)或增长率<5%时,按满分的50%计分,增长率≥5%时,计满分,报告期水平比上年下降(超过--5‰,下同)的计○分。
消耗指标:持平或降低率<2%时,按满分的50%计分,降低率≥2%时,计满分,消耗水平上升(超过+5‰)的计○分。
盈利指标:持平或增长率<2%时,按满分的50%计分,增长率≥2%时,计满分,报告期水平比上年下降的计○分。
2.横向比的计分方法:
横向比对安全质量指标中的营运船舶每总吨经济损失和效率指标、消耗指标以及盈利指标均采取同一计分方法,即按部或省公布的指标平均先进水平标准计分,凡好于或等于公布标准的,计满分,差于公布标准的计○分。安全质量指标中的重大货运质量事故案数和重大海损事故件数均按报告期实际发生数进行统计,计分采取只扣不奖的办法,即:未发生不扣分,每发生一案(件)扣5分。
行车肇事死亡率指标按统一标准分档计分:每千万车公里死亡1至5人,扣5分。死亡5人以上至10人扣11分。死亡10人以上,扣16分。死亡人数小于1时,计满分。
货运质量事故赔偿金额比例的计分方法是:汽车运输企业分地区按相应标准考核计分,好于标准计满分,差于标准计○分。全国平均货运质量事故赔偿率为货运收入的万分之四,其中:华东、华北、中南地区为万分之三,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万分之五。(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省;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轮驳船运输企业货运质量赔偿金额比例按统一标准分档计分:赔偿率为万分之三以内(含万分之三)时,扣4分;万分之三以上至万分之五时,扣8分;万分之五以上扣10分;赔偿金额为○时,计满分。
3.运输量指标按企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计划分单项考核计分,持平或超额完成计划的计满分,未完成计划的计○分。
4.只经营单项业务的企业,计分时,各项目总分不变,将有关小指标相应加大计分。如:某汽车客运分公司只经营客运,则运输量一项仍按16分计,相应将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指标调增为8分。同样,内河、沿海等依此类推。
三、表一和表二中各项指标的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应严格执行下列文件的有关规定:
1.公路运输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规定〔(82)交计字916号文公布〕。
2.汽车货物运输质量管理办法(试行)〔交通部一九八三年二月公布〕。
3.关于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指标统计和考核的具体规定(试行)〔(83)交公路字1070号文公布〕。
4.水运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规定〔(73)交计字1909号部令公布〕。
5.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79)交水运字1090号文颁发〕。
6.交通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草案)〔交通部劳动工资局一九八二年十月〕。
7.关于修订《船舶海损事故统计、报告规定》的通知〔(85)交水监字1952号〕和补充通知〔(86)交水监字925号〕。
8.国营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86)交财字921号文,交通部、财政部联合颁发〕。
为便于工作,现将上述规定中部分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和换算比例等规定重申如下:
1.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的换算比例。
汽车运输企业:10人公里=1吨公里。
轮驳船运输企业:
铺位客运 1人公里=1吨公里
座位客运 3人公里=1吨公里
2.安全质量指标。
死 亡 人 数
行车肇事死亡率=--------------------------------
总行程÷10,000,000
发生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每总吨经济损失=------------------------
营运船舶总吨位的总和

式中营运船舶总吨位的总和是指运输船舶中参加营运的船舶总吨位的总和,驳船按载重吨位计算,拖轮按换算吨1马力=1总吨计算。
重大海损事故件数和重大货运质量事故案数均按报告期实际发生数进行统计,事故等级尚难确定时,海损事故按安监部门的估损金额判定等级;货运事故按实际损失或估损金额判定等级。
赔偿金额
货运事故赔偿金额比例=------------------×万分之10000
货运收入总金额

式中赔偿金额是指因货运质量事故,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支付的全部赔偿费用,包括货款、运费、包装费、修理费等费用。
3.效率指标:
换算周转量
内河货驳每吨船产量=------------------
平均使用船舶数

式中换算周转量是指内河货驳所完成的客货换算周转量。

4.消耗指标:
客货运输总成本
内河(沿海)客货运输单位成本=------------------------
自载及拖带换算周转量

式中客货运输总成本=客运总成本+货运总成本
5.盈利指标:
资金利税率=
应交利润+各种税金+企业留利
----------------------------------------------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式中应交利润主要反映企业应交预算的利润,其中包括:仍继续实行原利改税试点办法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收入调节税和应由税后利润支付的固定资金占用费、流动资金占用费,企业归还贷款的利润,以及其他暂不实行利改税企业应交的利润。亏损企业应交的减亏分成数以及微利企业应交超过合理留利的超过分成数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各种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等。
企业留利项目主要反映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留用的利润,还应包括企业按规定从归还贷款的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和奖金。亏损企业的减亏分成也在本项目填列。
四、为使报表规范化,以利加工整理,特对报表的填报工作做以下统一规定
1.“表一”和“表二”由部统一印发,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统一表式和各项指标的计算单位填报,不许擅自扩大或缩小计算单位。各项指标的数字超过三位以上的要加分位点。
2.报表中所有文字和数字,一定要书写端正清晰,不许乱用自造简化字。
3.报表中各项指标数据除万分率、千万分率取两位小数以外,其它数据一律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
4.报表左上方的填报单位项,一定要填写单位全称并加盖公章,表末要由企业负责人和填表人签名,并如实填写报出日期。
表一
地方汽车运输企业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完成情况表
统编表号:交业113表
制表单位:交通部生产调度局
批准机关:交通部
企业名称: 一九 年度 报送期限:年后二月底前报出
----------------------------------------------------------------------------------------------
| | | |
| 计算单位 | 代号 | 本期累计 |
| | | |
----------------------------------------------|--------------------|--------|------------|
总 分 | 分 | | |
----------------------------------------------|--------------------|--------|------------|
一、运输量 |客 运 量 | 人 | 1 | |
(16) |------------------------------|--------------------|--------|------------|
|旅客周转量 | 人公里 | 2 | |
|------------------------------|--------------------|--------|------------|
|货 运 量 | 吨 | 3 | |
|------------------------------|--------------------|--------|------------|
|货物周转量 | 吨公里 | 4 | |
--------------|------------------------------|--------------------|--------|------------|
二、安全 |行车肇事死亡率 | 人/千万车公里 | 5 | |
质量 |------------------------------|--------------------|--------|------------|
(30) |死亡人数 | 人 | 6 | |
|------------------------------|--------------------|--------|------------|
|总 行 程 | 车公里 | 7 | |
|------------------------------|--------------------|--------|------------|
|重大质量事故次数 | 次 | 8 | |
|------------------------------|--------------------|--------|------------|
|货运质量事故赔偿率 | 万分之 | 9 | |
|------------------------------|--------------------|--------|------------|
|质量事故赔偿金额 | 元 | 10 | |
|------------------------------|--------------------|--------|------------|
|货运收入总金额 | 元 | 11 | |
----------------------------------------------------------------------------------------------
----------------------------------------------------------------------------------
| | 评比得分 | 满 分 |
去年同期 |本期为|----------------|----------------------| 备 注
|去同%|纵向|横向|合计|纵 向|横 向|合 计|
------------|------|----|----|----|------|------|------|------------------
| | | | |100|100|200|
------------|------|----|----|----|------|------|------|------------------
| | | | | 4 | | 4 |
------------|------|----|----|----|------|------|------|
| | | | | 4 | | 4 |
------------|------|----|----|----|------|------|------|
| | | | | 4 | | 4 |
------------|------|----|----|----|------|------|------|
| | | | | 4 | | 4 |
------------|------|----|----|----|------|------|------|
| | | | | |16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14 |
------------|------|----|----|----|------|------|------|
| | | | | | | |
------------|------|----|----|----|------|------|------|
| | | | | | | |
------------------------------------------------------------------------------------
续上表
----------------------------------------------------------------------------------------------
| | | |
| 计算单位 | 代号 | 本期累计 |
| | | |
----------------------------------------------|--------------------|--------|------------|
三、效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 换算吨公里/人 | 12 | |
(26) |------------------------------|--------------------|--------|------------|
|客、货换算周转量 | 换算吨公里 | 13 | |
|------------------------------|--------------------|--------|------------|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 人 | 14 | |
|------------------------------|--------------------|--------|------------|
|司机及助手劳动生产率 | 换算吨公里/人 | 15 | |
|------------------------------|--------------------|--------|------------|
|司机及助手平均人数 | 人 | 16 | |
|------------------------------|--------------------|--------|------------|
|客车客位产量 | 人公里/每客位 | 17 | |
|------------------------------|--------------------|--------|------------|
|主、挂车换算周转量 | 人公里 | 18 | |
|------------------------------|--------------------|--------|------------|
|主车平均总客位 | 客位 | 19 | |
|------------------------------|--------------------|--------|------------|
|货车吨位产量 | 吨公里/每吨位 | 20 | |
|------------------------------|--------------------|--------|------------|
|主、挂车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21 | |
|------------------------------|--------------------|--------|------------|
|主车平均总吨位 | 吨位 | 22 | |
--------------|------------------------------|--------------------|--------|------------|
四、消耗 |客车每百吨公里汽油单耗 | 升/百吨公里 | 23 | |
(48) |------------------------------|--------------------|--------|------------|
| 汽油实际消耗量 | 升 | 24 | |
----------------------------------------------------------------------------------------------
------------------------------------------------------------------------------------
| | 评比得分 | 满 分 |
去年同期 |本期为|----------------|----------------------| 备 注
|去同%|纵向|横向|合计|纵 向|横 向|合 计|
------------|------|----|----|----|------|------|------|--------------------
| | | | | 4 | 2 | 6 |
------------|------|----|----|----|------|------|------|
| | | | | | | |13=2/10+4
------------|------|----|----|----|------|------|------|
| | | | | | | |
------------|------|----|----|----|------|------|------|
| | | | | 4 | 4 | 8 |15=13+16
------------|------|----|----|----|------|------|------|
| | | | | | | |
------------|------|----|----|----|------|------|------|
| | | | | 4 | 2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2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4 |10 |
------------|------|----|----|----|------|------|------|
| | | | | | | |
------------------------------------------------------------------------------------
续上表
----------------------------------------------------------------------------------------------
| | | |
| 计算单位 | 代号 | 本期累计 |
| | | |
----------------------------------------------|--------------------|--------|------------|
四、消耗 |主、挂车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25 | |
(48) |------------------------------|--------------------|--------|------------|
|客车每百吨公里柴油单耗 | 升/百吨公里 | 26 | |
|------------------------------|--------------------|--------|------------|
|柴油实际消耗量 | 升 | 27 | |
|------------------------------|--------------------|--------|------------|
|主、挂车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28 | |
|------------------------------|--------------------|--------|------------|
|货车每百吨公里汽油单耗 | 升/百吨公里 | 29 | |
|------------------------------|--------------------|--------|------------|
|汽油实际消耗量 | 升 | 30 | |
|------------------------------|--------------------|--------|------------|
|主、挂车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31 | |
|------------------------------|--------------------|--------|------------|
|货车每百吨公里柴油单耗 | 升/百吨公里 | 32 | |
|------------------------------|--------------------|--------|------------|
|柴油实际消耗量 | 升 | 33 | |
|------------------------------|--------------------|--------|------------|
|主、挂车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34 | |
|------------------------------|--------------------|--------|------------|
|客车运输单位成本 | 元/千人公里 | 35 | |
|------------------------------|--------------------|--------|------------|
|客运总成本 | 元 | 36 | |
|------------------------------|--------------------|--------|------------|
|货车运输单位成本 | 元/千吨公里 | 37 | |
----------------------------------------------------------------------------------------------
----------------------------------------------------------------------------------
| | 评比得分 | 满 分 |
去年同期 |本期为|----------------|----------------------| 备 注
|去同%|纵向|横向|合计|纵 向|横 向|合 计|
------------|------|----|----|----|------|------|------|----------------
| | | | | | | |
------------|------|----|----|----|------|------|------|
| | | | | 4 | 2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4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2 | 6 |
------------|------|----|----|----|------|------|------|
| | | | | | | |
------------|------|----|----|----|------|------|------|
| | | | | | | |
------------|------|----|----|----|------|------|------|35=(36/18)
| | | | | 4 | 4 | 8 | ×1000
------------|------|----|----|----|------|------|------|
| | | | | | | |
------------|------|----|----|----|------|------|------|37=(38/21)
| | | | | 4 | 4 | 8 | ×1000
------------------------------------------------------------------------------------
续上表
----------------------------------------------------------------------------------------------
| | | |
| 计算单位 | 代号 | 本期累计 |
| | | |
----------------------------------------------|--------------------|--------|------------|
|货运总成本 | 元 | 38 | |
--------------|------------------------------|--------------------|--------|------------|
五、盈利 |资金利税率 | % | 39 | |
(80) |------------------------------|--------------------|--------|------------|
|应交利润 | 元 | 40 | |
|------------------------------|--------------------|--------|------------|
|各种税金 | 元 | 41 | |
|------------------------------|--------------------|--------|------------|
|企业留利 | 元 | 42 | |
|------------------------------|--------------------|--------|------------|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 元 | 43 | |
|------------------------------|--------------------|--------|------------|
|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 元 | 44 | |
|------------------------------|--------------------|--------|------------|
|人均创利税额 | 元/人 | 45 | |
|------------------------------|--------------------|--------|------------|
|人均留利 | 元/人 | 46 | |
----------------------------------------------------------------------------------------------
--------------------------------------------------------------------------------------
| | 评比得分 | 满 分 |
去年同期 |本期为|----------------|----------------------| 备 注
|去同%|纵向|横向|合计|纵 向|横 向|合 计|
------------|------|----|----|----|------|------|------|----------------------
| | | | | | | |
------------|------|----|----|----|------|------|------| 40+41+42
| | | | |16 |16 |32 |39=----------------
------------|------|----|----|----|------|------|------| 43+44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10+11
| | | | |16 |16 |32 | +42)÷14
------------|------|----|----|----|------|------|------|--------------------
| | | | | 8 | 8 |16 |46=42÷14
------------------------------------------------------------------------------------
企业经理: 计划、财务部门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联系电话:
表二
地方轮驳船运输企业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完成情况表
统编表号:交业114表
制表单位:交通部生产调度局
批准机关:交通部
企业名称: 一九 年度 报送期限:年后二月底前报出
----------------------------------------------------------------------------------------------
| | | |
| 计算单位 | 代号 | 本期累计 |
| | | |
----------------------------------------------|--------------------|--------|------------|
总 分 | 分 | | |
----------------------------------------------|--------------------|--------|------------|
一、运输量 |客 运 量 | 人 | 1 | |
(16) |------------------------------|--------------------|--------|------------|
|旅客周转量 | 人公里 | 2 | |
|------------------------------|--------------------|--------|------------|
|货 运 量 | 吨 | 3 | |
|------------------------------|--------------------|--------|------------|
|货物周转量 | 吨公里 | 4 | |
--------------|------------------------------|--------------------|--------|------------|
二、安全 |重大海损事故件数 | 件 | 5 | |
质量 |------------------------------|--------------------|--------|------------|
(24) |每总吨经济损失 | 元/每总吨 | 6 | |
|------------------------------|--------------------|--------|------------|
|发生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 元 | 7 | |
|------------------------------|--------------------|--------|------------|
|营运船舶总吨位的总和 | 吨位 | 8 | |
|------------------------------|--------------------|--------|------------|
|重大货运事故案数 | 案 | 9 | |
|------------------------------|--------------------|--------|------------|
|赔偿金额比例 | 万分之 | 10 | |
|------------------------------|--------------------|--------|------------|
|赔偿金额 | 元 | 11 | |
----------------------------------------------------------------------------------------------
------------------------------------------------------------------------------------
| | 评比得分 | 满 分 |
去年同期 |本期为|----------------|----------------------| 备 注
|去同%|纵向|横向|合计|纵 向|横 向|合 计|
------------|------|----|----|----|------|------|------|--------------------
| | | | |100|100|200|
------------|------|----|----|----|------|------|------|--------------------
| | | | | 4 | | 4 |
------------|------|----|----|----|------|------|------|
| | | | | 4 | | 4 |
------------|------|----|----|----|------|------|------|
| | | | | 4 | | 4 |
------------|------|----|----|----|------|------|------|
| | | | | 4 | | 4 |
------------|------|----|----|----|------|------|------|
| | | | | | | |
------------|------|----|----|----|------|------|------|
| | | | | |14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10 |
------------|------|----|----|----|------|------|------|
| | | | | | | |
------------------------------------------------------------------------------------
续上表
----------------------------------------------------------------------------------------------
| | | |
| 计算单位 | 代号 | 本期累计 |
| | | |
----------------------------------------------|--------------------|--------|------------|
|货运收入 | 元 | 12 | |
--------------|------------------------------|--------------------|--------|------------|
三、效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 换算吨公里/人 | 13 | |
(36) |------------------------------|--------------------|--------|------------|
|客、货换算周转量 | 换算吨公里 | 14 | |
|------------------------------|--------------------|--------|------------|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 人 | 15 | |
|------------------------------|--------------------|--------|------------|
|运输人员劳动生产率 | 换算吨公里/人 | 16 | |
|------------------------------|--------------------|--------|------------|
|运输人员平均人数 | 人 | 17 | |
|------------------------------|--------------------|--------|------------|
|内河货驳每吨船产量 | 吨公里/每吨位 | 18 | |
|------------------------------|--------------------|--------|------------|
|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19 | |
|------------------------------|--------------------|--------|------------|
|平均使用船舶数 | 吨位 | 20 | |
|------------------------------|--------------------|--------|------------|
|沿海货轮每吨船产量 | 吨公里/每吨位 | 21 | |
|------------------------------|--------------------|--------|------------|
|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22 | |
|------------------------------|--------------------|--------|------------|
|平均使用船舶数 | 吨位 | 23 | |
--------------|------------------------------|--------------------|--------|------------|
|内河运输船柴油单耗 | 公斤/千吨公里 | 24 | |
----------------------------------------------------------------------------------------------
------------------------------------------------------------------------------------
| | 评比得分 | 满 分 |
去年同期 |本期为|----------------|----------------------| 备 注
|去同%|纵向|横向|合计|纵 向|横 向|合 计|
------------|------|----|----|----|------|------|------|--------------------
| | | | | | | |
------------|------|----|----|----|------|------|------|
| | | | | 4 | 2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2 | 6 |16=14÷17
------------|------|----|----|----|------|------|------|
| | | | | | | |
------------|------|----|----|----|------|------|------|
| | | | | 6 | 6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6 |14 |
------------------------------------------------------------------------------------
续上表
----------------------------------------------------------------------------------------------
| | | |
| 计算单位 | 代号 | 本期累计 |
| | | |
----------------------------------------------|--------------------|--------|------------|
四、消耗 |柴油实际消耗量 | 公斤 | 25 | |
(44) |------------------------------|--------------------|--------|------------|
|自载及拖带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26 | |
|------------------------------|--------------------|--------|------------|
|沿海运载船柴油单耗 | 公斤/千吨公里 | 27 | |
|------------------------------|--------------------|--------|------------|
|柴油实际消耗量 | 公斤 | 28 | |
|------------------------------|--------------------|--------|------------|
|自载及拖带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29 | |
|------------------------------|--------------------|--------|------------|
|内河客货运输单位成本 | 元 /千吨公里 | 30 | |
|------------------------------|--------------------|--------|------------|
|客货运输总成本 | 元 | 31 | |
|------------------------------|--------------------|--------|------------|
|自载及拖带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32 | |
|------------------------------|--------------------|--------|------------|
|沿海客货运输单位成本 | 元/千吨公里 | 33 | |
|------------------------------|--------------------|--------|------------|
|客货运输总成本 | 元 | 34 | |
|------------------------------|--------------------|--------|------------|
|自载及拖带换算周转量 | 吨公里 | 35 | |
--------------|------------------------------|--------------------|--------|------------|
五、盈利 |资金利税率 | % | 36 | |
(80) |------------------------------|--------------------|--------|------------|
|应交利润 | 元 | 37 | |
----------------------------------------------------------------------------------------------
------------------------------------------------------------------------------------
| | 评比得分 | 满 分 |
去年同期 |本期为|----------------|----------------------| 备 注
|去同%|纵向|横向|合计|纵 向|横 向|合 计|
------------|------|----|----|----|------|------|------|--------------------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